Chapter-3 股市投資訊息

東芝售晶片~ 傳蘋果有意取得東芝半導體逾20%股權 並與鴻海合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4/14 13:000

相關個股東芝株式會社JP-6502蘋果US-AAPL鴻海96.7-1.83%
據日本《NHK 電視台》網站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蘋果公司 (Apple)(AAPL-US) 考慮出資數 10 億美元,收購東芝 (6502-JP) 半導體業務部分股份,並拉上鴻海 (2317-TW) 一起合作,同時也解決日本政府對技術外流的憂心。

報導指出,蘋果希望獲東芝半導體事業超過 20% 的股份,並說服東芝仍保有部分股份,這樣可以使業務仍在美、日政府控制之下,減輕相關技術外流的擔憂。

在這個模式下,蘋果打算再聯手鴻海為合作方,讓鴻海也能取得東芝半導體事業,比例約 30%,創造雙贏局面。

受傳言暫停半導體業務標售影響,東芝股價早盤一度大跌逾 8%,稍後在發言人出面否認後收復失土。

負利率加上政治不確定性 歐洲人大買金條、金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4/14 15:500

英國皇家鑄幣廠 (U.K. Royal Mint) 今年前 3 月的黃金銷售額,超過去年同期的 5 分之 1 以上。分析師指出,法國、德國選舉的不確定性,以及英國脫歐談判等因素,提高了對金條、金幣的需求。

據《彭博》報導,如果以單月銷售來看,其實英國皇家鑄幣廠今年前 2 個月的黃金銷售都見到衰退,但是 3 月卻暴增,增幅高達 263%。同時,簽署黃金 (Signature Gold) 計畫中,允許部分金條的擁有人將其置於保險箱中,銷售也較去年 3 月大增 178%。

Metals Focus Ltd. 分析師 Junlu Liang 表示,在負利率政策,以及地緣政治不穩的擔憂下,提升了歐洲對金條及金幣的需求。法國、德國都將展開選舉,英國也要進行脫歐談判。

Liang 透過電話表示,歐洲宏觀面及政治面,都有不確定性,帶來避險需求。無論實質及名目利率,在歐洲都是負值,再加上去年的英國脫歐、法國選舉也要到了,都促成銷售的成長。

紐約黃金
《彭博》數據顯示,金價今年前 3 個月都出現成長,是自 2012 年以來最長的上漲期間。如果以亞洲早盤金價每盎司 1287.12 美元計算,今年以來金價已經上揚 12%。

皇家鑄幣廠貴金屬主管 Chris Howard 說,所有市場都有強勁買氣,特別是德國及美國。實體黃金需求強勁,尤其是不列顛 1 盎司硬幣。

劉柏通專欄 特斯拉「夢幻成真」!但恐在中國踢到鐵板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4/09 12:020

相關個股騰訊控股HK-0700蘋果US-AAPL福特汽車US-F通用汽車US-GM特斯拉汽車US-TSLA
苦熬多年的美國電動車一哥特斯拉 (Tesla)(TSLA-US),近日終獲投資人熱烈青睞,股價首度衝破 300 美元,市值更飆破 530 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美最大車廠。因第 1 季銷售量及產量雙雙創新高,並超越市場預期。加上中國網路通訊巨頭騰訊 (0700-HK) 砸 17.8 億美元入股,頓時令特斯拉成為最火熱的話題。

特斯拉宣布上季共賣出 25418 輛車,優於分析師預期的 2.42 萬輛,並使得原定今年上半出貨 5 萬輛的目標更可能成真。其中 Model S 轎車佔 13450 輛,Model X 跨界車佔 11550 輛。特斯拉總裁馬斯克 (Elon Musk) 曾發下豪語,目標明年出貨 50 萬輛車;但特斯拉至今尚未對今年全年出貨量訂出目標。

而騰訊在上月底加入投資後,如今持有特斯拉 5% 股份。特斯拉今年來股價飆漲了近 40%,且令人驚訝的是,其市值已超越美國兩大百年車廠通用 (GM-US) 及福特 (Ford)(F-US),但後兩者一年出貨量都達數百萬輛。特斯拉去年營收也僅 70 億美元,與通用的 1664 億美元和福特的 1518 億美元對照相形見絀;特斯拉去年更虧損 6.75 億美元,通用及福特則分別獲利 93.4 億美元及 46 億美元。

但正如 Robert W. Baird & Co.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投資人的期待都放在特斯拉預定今年 7 月開始投產的 Model 3。這款平價車起售價僅 3.5 萬美元,遠低於 Model S 的 7.45 萬美元;且去年 5 月開放預購時,訂單已飆破 37.3 萬輛。包括特斯拉及外界都期待,特斯拉銷量可在 Model 3 加持下大爆發;而特斯拉最新財報,使得市場更看好其按計劃在今年內出貨 Model 3。

然而巴克萊 (Barclays) 卻認為,特斯拉這波股價飆揚,已遠遠脫離基本面。他們點出,投資人對於特斯拉抱持一些一廂情願的樂觀「信念」,包括其在電池設備方面有重大成本優勢、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遙遙領先、在汽車市場會像蘋果 (Apple)(AAPL-US) iPhone 在智慧手機市場上的強勢,以及其霸業還將橫跨能源、行動及保險業。

但巴克萊指出,特斯拉在電池成本上的優勢,在激烈競爭下正持續萎縮,使得傳統車廠更能夠藉著產量優勢,來縮小整體產車成本與特斯拉的差距。且特斯拉在自駕車技術上是否領先,仍有待商榷。

此外,將特斯拉與 iPhone 相比,可能忽略電動車市場競爭的激烈度,且特斯拉恐怕還得面對產能不足與現金不夠燒的挑戰。最後,投資人或許還嚴重低估了能源儲存市場的激烈競爭。

而正如蘋果在 iPhone 銷售遇到瓶頸時,將眼光投向全球最大市場──中國;特斯拉是否能比蘋果更先知先覺,在中國市場及早搶下重要一席之地,也是其業績及股價前景值得關注的部分。事實上,馬斯克早在 2014 年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便預期中國最終可能成為特斯拉最大市場。

現實數據卻是殘酷的。特斯拉自曝去年在中國營收 10.6 億美元,只有其美國營收的約 1/4。且根據 CleanTechnica 調查,中國去年共賣出高達 35.2 萬輛電動車,占全球電動車銷量近半數;但特斯拉只佔了 3%,儘管已是最賣座的外國電動車。這凸顯馬斯克的「中國夢」,距離現實還有一大段差別。

《巴倫周刊》分析道,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打不過當地車廠,因為中國自產電動車便宜許多,且提供短程車款選擇,加上政府提供龐大補助,使其價格吸引力難以匹敵。例如一輛奇瑞雙門 Chery eQ 補助後僅售 6 萬元人民幣,遠低於特斯拉 Model S 最低價 70.89 萬元人民幣。

蘋果的長遠野心:千人團隊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5-02-15 12:41 

新浪數碼訊 2月15日上午消息,近日一直有傳言稱蘋果公司正在進行汽車項目開發。今天,路透社再次發布更多詳細信息,關鍵詞包括:自動駕駛、電動車、以及近千人的開發團隊。

在iPhone、iPad大獲成功之后,什麼能再次推動這家巨型公司股價? 答案是,汽車。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蘋果內部的汽車項目被稱為“泰坦(Titan)”,它是電動的,最初的設計看起來像是小型廂式車。今天路透社再次發表消息稱,蘋果公司汽車項目的一大賣點是無人駕駛。他們的野心似乎不小,蘋果公司在與汽車廠商和汽車零件供應商接觸,嘗試新的電動傳動系統和製造工藝,將打造完整的汽車,而不是只設計軟件或某部分單獨的零件。

消息人士稱,蘋果公司似乎對內燃機技術或傳統的製造方法並不感興趣的。這或許意味蘋果嘗試在一個未知領域繼續創新。

昨天的消息稱,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一年前批准了這一項目,而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領導這一團隊,數量接近千人。

在這點上,谷歌已經走到前面,他們的第一輛全自動駕駛汽車2014年已經亮相,是第一個由谷歌X實驗室開始的項目。

依照蘋果公司的傳統,他們不會像谷歌那樣將一個未完成的實驗項目公之於眾,目前關於“蘋果汽車”的一切都未經官方證實。(楊肅觀)

阿里股價急挫 王健林取代馬雲做中國首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華社) 2015-01-30 09:40 

阿里巴巴因為上季經營收入表現令市場失望,股價於周四大跌近9%,令到公司主席馬雲的身家單日蒸發14億美元,並且失去中國首富的寶座。

根據彭博富豪排行榜指數,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身家267億美元,折合港幣大約2,070億,比馬雲的身家高4億美元,取代馬雲首成中國首富。

去年11月10日,阿里股價創收市新高,馬雲身家亦隨之水漲船高,而目前馬雲的財富,較去年11月10日縮水410億美元。

去年當上首富的馬雲,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認為成為中國首富令他感到「非常痛苦」。

他指出,「今個月我真的不快樂,我想我壓力太大了。」他相信壓力源於阿里以破紀錄250億美元市值訂價。

「或許股價炒上,或許是因為別人對我充滿期望,又或許是我對未來想得太多,而我又憂心太多事情。」

「別人說,Well,Jack,有錢是好事。Yeah,有錢的確是好,但做中國最有錢的人卻是不好。這是很痛苦的,因為當你是世界最有錢的人,身邊所有人都是因為錢而接近你。今日當我走到街上,別人會以另一種眼光看你。」

他表示希望其他人視他為企業家,而他最希望做自己。

低油價衝擊 日本通膨率連5個月下滑 未來恐陷入通縮

鉅亨網楊智超 綜合報導  2015-01-30 11:40 

受到低油價衝擊影響,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連續 5 個月呈現下滑,分析師表示未來通膨率恐將更低,甚至陷入通縮困境。

根據《CNBC》報導,日本 2014 年 12 月通膨率達 2.5%,低於 11 月的 2.7%,也低於專家預期的 2.6%。東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Tokyo CPI),即日本通膨率的核心指標,1 月份的的通膨率為 2.2%,符合專家預期,但仍略低於 12 月的 2.3% 水準。若扣除掉調升消費稅的影響,全國通膨率則上升達 0.5%。

由於油價暴跌的影響還沒完全反映在通膨上,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通膨率恐將更低,要達成日本央行 (BOJ) 的通膨目標非常困難。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經濟學家 Takashi Shiono 表示大概要等到約 4 月,到時油價大跌的影響才會開始反映在通膨上,屆時通膨率將會轉為負值。

BOJ 自 2013 年 4 月以來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希望永久終結通縮困境,並期望在 2016 年 3 月時扣除消費稅調漲影響的通膨率能拉至 2%,可惜現在這個目標受油價影響已經越來越難達成。本月稍早 BOJ 才下修 2015 至 2016 年的通膨預測值至 1%,原先預測值則為 1.7%。

Capital Economics 的 Marcel Thieliant 表示,油價暴跌使得汽油價格下降,通膨率將因此更低,但日元貶值將有利於通膨,非能源的進口消費品價格在接下來幾個月有望快速上漲,不過想達成通膨目標,BOJ 最終還是得提供額外的刺激政策才行。許多分析師預估,BOJ 未來會執行更多量化寬鬆政策來達成通膨目標。

其他經濟數據方面,2014 年 12 月日本家庭消費支出較 2013 年同期下滑 3.4%,工業產值上升 1%,失業率則從 3.5% 下滑至 3.4%。自從去年日本政府為了減輕負債將消費稅從 5% 調漲至 8% 後,日本經濟就開始陷入衰退,第 2 季 GDP 為負 7.3%,第 3 季 GDP 也是負 1.6%。不過分析師預估接下來隨著調漲消費稅的影響退去,第 4 季 GDP 將恢復為正 3.2%。

GoPro股價跳水!蘋果獲穿戴相機專利 直指Hero2缺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MoneyDJ理財網) 2015-01-14 17:14 

極限運動多功能攝影機製造商GoPro Inc. 13日受到蘋果(Apple Inc.)可能會跨入類似領域的影響,股價慘跌逾12%,收盤更創近5個月新低。

Patently Apple 13日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13日核准了蘋果34項專利,其中蘋果包括在2012年申請的數位相機穿戴技術,內容描述的相機系統可安裝至自行車頭盔、?水面罩等各種設備,並以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進行遙控。

蘋果在專利中還直接點名GoPro裝置「GoPro HD Hero2」的各項弱點,例如容易受到震動等等,對戰的意味相當濃厚。

報導並顯示,蘋果這項美國字號「8,934,045」的專利是在2012年第1季提出申請,當中還增添了在2013年收購的柯達(Kodak)專利。

GoPro Inc. 13日受到上述消息的影響,終場重挫12.17%、收49.87美元,創去(2014)年8月28日以來收盤新低。蘋果13日終場則逆勢上漲0.89%、收110.22美元。路透社與華爾街日報隨後也引述Patently Apple報導了這項消息。

不過,AppleInsider指出,事實上,上述專利是由柯達在2012年向發明人Keith Stoll Karn、Marc Krolczyk與Kazuhiro Joza取得,不久之後又再將之賣給蘋果。因此,該項專利並非由蘋果在2012年直接提出。柯達是在2012年12月將一整捆專利直接以5.25億美元的代價賣給以蘋果、谷歌(Google Inc.)為首的財團。

蘋果收購柯達專利當然有其理由,但這並不一定代表蘋果正在開發GoPro的競爭裝置。倘若蘋果的確想要使用上述專利,則很可能會將之應用在與現有產品相關的科技,例如即將推出的「Apple Watch」智慧錶。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Google搜尋開始失色?調查:2014年市占下降4.1%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5-01-14 17:00 

網路巨頭 Google (GOOG-US) 仰賴搜尋業務的龐大收入,總是能將資源投注在一些新技術的研發,比如稍早的 Google Glass 或是目前的無人車。Google 穩定成長的營收有 2/3 來自搜尋業務與相關的廣告投放,單以上一季就貢獻 165.2 億美元營收。

不過在最近的產業調查中,Google 的搜尋市占率卻出現下降,而且下滑速度是數年之最,即使它還不至於立即失去搜尋界龍頭寶座,但投資人心中仍會出現一些疑慮。

投資理財網站《The Motley Fool》報導,據調研機構 StatCounter 最近公布的美國網路搜尋年度調查結果,Google 2014 全年市占率回落至 75.2%,較 2013 年下降 4.1%,是 2008 年以來最低。

StatCounter 分析發現,在 Google 搜尋市佔下降同時,Yahoo (YHOO-US) 搜尋市占從 2013 年的 7.4% 成長至 10.4%。微軟 (MSFT-US) 的 Bing 則持平在 12% 左右。去年夏季,調研機構 comScore 所做的調查也呈現類似的結果。

Google 搜尋市佔下降多達 4%,顯示使用者的習慣已經有所改變。Yahoo 與瀏覽器廠商Mozilla 稍早宣布結盟,讓 Yahoo 成為 Firefox 的預設搜尋引擎,對影響 Google 市占應有部份關係。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也保證在未來 2 年內,將讓 Bing 重拾知名度與獲利能力。微軟打算將主戰場放在行動裝置,藉著平價入門款的微軟手機在新興市場的普及而拉高市占。

市場謠傳,蘋果 (AAPL-US) 有意不再以 Google 做為蘋果瀏覽器 Safari 的預設搜尋,如果是真,這將讓 Google 在行動市場的市占大受衝擊。有報導說美國行動搜尋有一半是來自 Safari,而行動市場是 Google 比較脆弱的一塊。雖然不知道蘋果可能以哪家搜尋引擎取代 Google,但 Yahoo 和微軟想必會很開心。

但《The Motley Fool》主筆 Tim Brugger 指出,Google 市占的下滑是只暫時,除非 Firefox 能突然拉升市占,否則情況不會有太多改變。現下 Google 的江山仍然穩固,但後有Yahoo、微軟等追兵,前有每次點擊成本 (cost-per-click) 下降的現象,搜尋巨頭的地位是否開始動搖,值得投資人多加注意。

美油價一度摔至67美元!分析師:油價大戰一觸即發

資料提供: 作者: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綜合報導 發表日期:20141128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週四 (27 日) 決定不減產,無助紓解原油市場供應過剩憂慮。消息引發國際油價大跌逾 6%,降至 4 年多來最低水準,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 (WTI) 價格一度摔至每桶 67.75 美元。

OPEC 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 Ali al-Naimi 在週四油產會議後證實,OPEC 會員國決議這次不減產。《路透社》報導,一名 OPEC 代表透露,下次油產會議將等到明年 6 月才會舉行。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大宗商品市場部主任 Harry Tchilinguirian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解讀,OPEC 決定放棄扮演引導油價的生產者角色,讓市場來決定油價應有水準。至於低油價持續是否仍符合 OPEC 利益,尚待觀察。

消息傳出後,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 (Nymex) 1 月交貨輕甜原油價格於歐洲午盤一度大跌近 6 美元,摔至 2010 年 5 月以來最低價位每桶 67.75 美元;稍晚反彈回每桶 69.05 美元,跌幅仍達 6.3%。

倫敦洲際交易所 (ICE) 1 月交貨基準布蘭特北海原油期貨價格收盤更大跌 5.17 美元或 6.7%,摔至每桶 72.58 美元,盤中一度崩跌至每桶 71.25 美元,同樣創 4 年新低。本月價格跌幅眼看將創 2008 年以來單月新高紀錄。

Tyche Capital Advisors 駐紐約分析師 Tariq Zahir 預估,美國原油價格在接下來幾週可能會持續低於每桶 65 美元,並且恐開始對北美頁岩油產業帶來挑戰。他表示:「我真的認為,我們將開始進入油價大戰。」

你沒看錯!Google 和 Facebook 在激烈地爭奪中國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科技新報) 2014-11-08 10:31 

2014 年,Google 與 Facebook——兩家總部位於矽谷的平台型全球巨頭將戰火蔓延到了亞洲。中國成了它們激烈爭奪的市場——是的,你沒看錯。Google 和 Facebook,它們的網站和旗下的絕大多數行動應用都無法在中國順暢地被連上和使用,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在中國的正面競爭:目標是那些有著全球化擴張需求、不斷增加海外推廣預算的中國廣告主們。

目前 Google 在中國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部分全球廣告產品的開發、廣告銷售和行動開發者與合作夥伴關係——數百名位於 Google 在上海和北京的辦公室的員工在支援這些業務。而一度傳聞即將在中國開設辦公室的 Facebook 也已經在中國開展廣告銷售業務,它還在招募負責中國市場的行動開發者關係負責人。

正在擴張的中國海外廣告市場

從今年初開始,無論是一些傳統的中國廣告主還是中國網路公司往海外市場上砸的推廣費用越來越多。一位專門負責某網路產品海外擴張的業內人士對 PingWest 透露:海外市場推廣這一塊現在非常熱門,國內一些只有 7-8 個人的廣告投放海外最佳化團隊,其月銷售額甚至可以達到幾百萬美元,淨利潤也有幾十萬美元。

而 Google 廣告營運大中華區總監黃萍也對 PingWest 證實:Google Analytics 分析工具與行動平台廣告工具 Google Admob 已經實現了整合,Google 平台上的開發者可以更方便地實現應用內購買的廣告推薦,而且可以用文字、圖片、橫幅、遊戲和影音等不同形式的展示廣告(display ads)實現其推廣效果,與這一塊相關的業務如今是 Google 中國廣告業務的主要增長動力來源,其典型客戶正是那些正在進行海外擴張的中國網路公司和開發者。

而另一部分持續成長的,也來自那些試圖「走出去」的中國大型企業和地方政府。「我們十分期待著與更多的中國省級地方政府的合作」,Google 廣告效果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和韓國主管 Richards Gilbert 近日在台北一個 Google 舉行的活動上對 PingWest 表示,「很多中國的地方旅遊局用 Google 的廣告平台吸引海外的觀光客,成都市的地方旅遊局在 YouTube 上投放的廣告就實現了很好的效果,山東省做得也不錯。」

這也恰恰是 Facebook 在中國廣告正在爭奪的目標客戶。據 PingWest 得知,2014 年的早些時間, Facebook 副總裁 Vaughan Smith 曾多次來中國密會各地方政府旅遊局和負責海外推廣的機構,其中就包括 Google 的「示範合作夥伴」 成都市旅遊局。此外 Facebook 還與湖南省張家界的地方旅遊局等做過溝通,試圖說服他們通過 Facebook 推廣自己的「旅遊名片」。

當然,雙方更激烈的競爭目標仍是中國的網路公司和一開始就面向全球市場的行動應用和遊戲開發者,它們對 Google 和 Facebook 作為優質海外通路的角色更敏感,擁抱更積極。平均月活躍用戶人數達到 13.5 億的 Facebook 一樣是廣告主眼中的優質海外通路。

挖角中國人才承攬業務

2014 年上半年,Facebook 還挖了一些 Google 的廣告銷售人才,來服務日益增長的中國廣告主的需求。但因為現實原因,後來 Facebook 不得不把這部分員工暫時安置在其香港辦公室工作。早在 2 年前,Facebook 就把在中國的廣告業務分給兩家總代理公司,兩家總代理公司再分給更多的次級代理進行廣告銷售,Facebook 僅為這些代理做一些基本的廣告技術和解決方案培訓,但知情人士對 PingWest 透露:現在 Facebook 的銷售團隊不僅會直接接觸大的廣告主,而且會親自過來拜訪,進一步普及 Facebook 的廣告投放機制和競價規則,而對客戶提出的質疑和需求,Facebook 的反應速度也相當迅速。

對 Google 來說,由於在中國兩間正常營運的辦公室都在進行廣告的銷售和營運,這樣與大客戶的溝通會更容易一些。現在,Google 在中國採用的是代理商與直接廣告服務結合的方式。據一些 Google 的行動開發者廣告客戶對 PingWest 透露:Google 的銷售代表和客戶服務代表,經常會有意無意地對一些比較熟、合作比較緊密的廣告主進行試探,詢問它們在 Facebook 上廣告投放的情況,效果如何,以及預算會不會繼續增加等等。

這意味著 Facebook 與 Google 在中國的廣告主競爭已日益白熱化。

「我完全不介意競爭,而且競爭一直都有,」 Google 廣告效果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及韓國主管 Richards Gilbert 對 PingWest 說,「中國的廣告主正在通過 YouTube 和 Google Display Network 對海外做廣告,這一服務是有競爭力的。」

Facebook 價格實專但有其侷限性

而對於大多數廣告主來說,價格肯定是廣告投放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據 PingWest 瞭解:從平均水準來看,Facebook 的單一關鍵詞廣告價格要比 Google Adwords 低 30%—40%——這通常與廣告主選擇的投放地區和廣告優化代理有很大關係。比如如果什麼流量都要,AdWords 的價格也可以做到比較低,差不多 20 美分這樣,但如果你選擇部分歐美國家,有時候一美元可能也買不到一個用戶。但從整體上,Facebook 的投放成本比 Google Adwords 低 30-40%。

但低價也有侷限性。由於 Facebook 的新廣告網路「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剛推出不久,而 Facebook 的用戶月活躍用戶只有 13 億多——當廣告主以低價把這些用戶「洗」了一遍又一遍之後,再繼續洗下去之後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這也就意味著那些已經在海外做了一段時間推廣的網路公司在 Facebook 上投放的成本會越來越高,甚至可能會高過 Google Adwords。

相比較來說,Google 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更「海量」的用戶作為基礎,對廣告主來說,無論剛開始投放,還是投放了一年以上,這個平台的成本不會變化太大。因為 Google 用戶的基數大、流動性強,且有 Google 網頁和行動直接搜尋、YouTube 和 Google Play 不同平台提供的不同的、可交叉的廣告呈現方式,廣告主基本上很難把這些用戶都洗完,而且 Google Display Network 平台本身也是在時時更新,更多地統計分析、廣告聯盟和行動應用交叉推廣的形態被整合進來。這樣以來我們也就能很好理解 Facebook 為何要推「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戶數侷限之外,Facebook 廣告平台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數據資料沒法追蹤。在 Google 那裡,廣告主放一個頻道連結後,後續就可以分析來自這個頻道的次日活躍、7 日活躍、用戶行為等等,但 Facebook 會把這個頻道擋掉,雖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內嵌 SDK 的方式解決,但這又會引發新的問題。

Google 的問題出在數據落差大

當然 Google 的廣告平台也有自己的問題。一些行動開發者廣告主對 PingWest 透露:Google Analytics 的後台會統計一個安裝數,但這跟廣告主自己統計的啟用資料差距很大。雖然從安裝到啟用本來就會有一定的差距,但 Google 統計的這個數據差距還是超出想像。

對此,Google 廣告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和韓國主管 Richards Gilbert 的解釋是:中國大多數廣告主還是只在意「last click」(最後點擊)的效果,認為只有最後一次點選並產生購買才算有效廣告。但在行動環境下,廣告的呈現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廣告是透過交叉推廣的廣告甚至遊戲的形式呈現的,即便沒有進行最後一次點擊,看到廣告的用戶事實上已經「消費」了這些廣告。「踢進球不只是最後起腳射門的球員,」 Glibert 對 PingWest 說,他認為行動遊戲中的虛擬廣告就是一個例子。

現在,中國的這些有拓展國際市場需求的大型網路公司,像百度、騰訊、金山和獵豹移動等,都會購買 Google 或者 Facebook 的廣告(百度也成了 Google 的客戶)。根據產品的不同,這些公司有些會主投 Google 平台,然後在量不夠的時候再投 Facebook 平台;但另外一些公司則會主投 Facebook,因為它們覺得 Facebook 的用戶品質更好,每個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 值)更高。所以,根據廣告主需求的不同,Google 和 Facebook 的廣告平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這自然也讓這兩家公司在中國的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不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網路公司和一些其它類型公司的國際化需求。用從事廣告優化這些行業內人的話說,現在正處在一個「流量紅利」階段,賺的就是這個勢頭的錢,這種情況在全球其他國家基本沒有。

美國一旦加息 經濟將會出現的七大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09-21 12:30 

美國加息,經濟會怎樣?

歷史,時有鬼斧神工之處。自負的人類似乎總是在創造嶄新的歷史,但一不小心又會走進形不似而神似的歷史旮旯角里。2014年9月17日,萬眾矚目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塵埃落定,盡管沒有市場預期的那么鷹派,盡管耶倫還是在含混不清地表白著對長期寬鬆的一貫青睞,但超低利率的終結已然勢不可擋,美國加息已經只是個“時間問題”。將紛紛擾擾的短期爭論放到一邊,從歷史視角看美國加息,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加息是一個“十年之約”。

1994年2月4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從3%上調至3.25%;2004年6月30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1.25%。這兩次加息分別是美國利率周期從階段性谷底進入上升階段的標志性事件,而2014年,美國又靠近了加息拐點。1994、2004和2014年,美國利率周期冥冥之中就形成了有規律的“十年之約”。當然,這可能並不是簡單的巧合,利率周期的規律性,恰恰是美國經濟周期規律性的另一種表現,這也是美國實體經濟長期運行穩定、美國貨幣政策長期風格成熟的客觀反映。

歷史從不簡單的重復,發現這個“十年之約”,對於我們理解和預判進入加息周期后美國經濟、國際金融市場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不無裨益。筆者比較了1994年和2004年前后的經濟數據,結果顯示,加息的實際影響可能和理論暗示和市場預期有些許出入。具體而言,歷史經驗表明,加息之后,美國經濟趨勢會發生以下變化:

其一,實體經濟增長會受到短期沖擊。
加息之年,往往是經濟復甦較為強勁的一年,1994年和2004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04%和3.8%,均高於3.3%的趨勢水平,且都比前一年的增長率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由此可見,強勢復甦是利率長期拐點形成的物質基礎。而拐點形成后的一兩年內,經濟復甦往往會有所趨冷,1995年和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1.32和0.45個百分點,美國人均gdp同比增長率也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1.27和0.46個百分點。這說明,加息對經濟增長的短期沖擊是客觀存在的。

其二,投資引擎受損更加持久。
加息抑制短期經濟增長的途徑是全方位的,1995年和2005年,消費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下降了0.58和0.23個百分點,投資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下降了1.35和0.35個百分點,投資貢獻度的下降幅度相對更大。更進一步看,中長期內,消費引擎的增長貢獻會緩慢回升,而投資貢獻則會持續下降,1994和2004年加息后投資貢獻連續下降的持續期分別為2年和5年。這說明,加息對投資的直接抑制作用是較為明顯的,而財富效應的存在使得加息對消費的沖擊相對較小。

其三,工業生產會表現強勁。
從理論上看,加息抑制了投資,似乎應該對工業擴大再生產不利,但實際情況卻是,加息之后,美國工業生產反而趨強。1994年及其后6年里,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率均高於1993年的3.27%,2004年及其后3年里,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率也都高於2003年的1.24%。投資乏力、工業生產卻很強勁,這是因為加息之后美國現有的產能利用效率大幅提升,1994年和2004年,美國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3.58%和77.92%,較前一年分別上升2.14和1.94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提升導致美國經濟的產出缺口明顯下降,1994年和2004年的產出缺口就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0.99和1.32個百分點。這說明,加息后美國工業生產的提振是需求引致型的,具有內生性特征。

其四,微觀福利會受到一定沖擊。
加息往往是對經濟復甦可持續性表示確定的一種政策反應,盡管加息后的一年兩內,經濟增長會受到短期抑制影響,但長期來看,加息伴隨的還是長周期的持續復甦,因此,1994年和2004年加息之后,美國失業率都處於持續下降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增長卻相對羸弱:1994-1995年,美國實際報酬指數連續同比下降;2005-2006年,美國實際報酬指數同比增長率也都低於2003年水平。這說明,加息之前的降息往往解決了周期性失業問題,而其遺留下的勞動力市場結構僵化問題卻會在加息階段對微觀福利造成沖擊。

其五,加息未必能消滅通脹。
理論上看,加息是對物價普遍上漲壓力的政策抑制,但經驗表明,這種抑制作用未必能阻止通脹的上行。1994年美國的通脹率為2.6%,隨后2年的通脹率均高於這一水平;2004年美國的通脹率為2.7%,隨后4年的通脹率也都高於這一水平。這說明,加息拐點前長周期的貨幣寬鬆往往抬升了隨后很多年的通脹中樞。

其六,加息會帶來持續的資金流入。
1994年,凈流入美國的金融資本總計1767億美元,較1993年增長了86.56%,1996年凈流入資本上升至2541億美元;2004年,凈流入美國的金融資本總計9789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了59.68%,2006年凈流入資本上升至1.06萬億美元。這說明,美國相對領先的加息周期往往能帶來明顯激增的國際資本凈流入。

其七,加息會伴隨著貿易保護主義。
從理論上看,美國相對領先的加息會通過利率平價提振美元,但實際情況卻是不確定的,1994年加息后,廣義美元指數持續上升,而2004年加息后,廣義美元指數不升反降。而無論美元匯率如何變化,1994年和2004年貿易對美國經濟增長均造成了負貢獻。這說明,加息過程中,美國並沒有推進國際貿易的足夠激勵,保護主義反而有了抬頭的機會。

總結一下:
從前兩次美國加息“十年之約”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出,加息之后,美國經濟短期增長會受到沖擊,長期投資也會受到抑制,而美國勞動力市場也將長期承壓,通脹壓力也難以同步下降。也就是說,美國經濟復甦對內生增長的依賴明顯增強,而美國政策層面臨的社會壓力也將持續存在、甚至會有所加大,如此經濟環境必將誘使美國政策進一步偏向保守和內視。而這,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將是巨大風險。此外,美國加息后伴隨的國際資本流動變化也恐將加速對新興市場的“抽血”,新興市場國家長期經濟增長所需的資金助力也將隨之下降。

總之,從加息后美國經濟和國際金融可能出現的趨勢變化來看,市場現在關心的美元升貶、黃金漲跌等金融變量的變化可能並不是關鍵的,真正重要的是,加息會伴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內生變化,並將使得美國經濟政策外溢性影響變得更加嚴酷。如果說qe退出只是演習,那么,加息將是實戰,新興市場國家宏觀調控的頂層設計將面臨真正的挑戰。

分析師︰蘋果市值最快明年破兆 股價飆逾45%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14-11-19 21:26 

在眾多殺手級新品簇擁下,蘋果(AAPL-US)近日股價頻創新高,更有數名分析師樂觀預估,很快市值就會來到 1 兆美元!

投資機構 Alexander Alternative Capital 分析師 Michael Corcelli 周二(18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毫無疑問」蘋果市值明年就有機會觸及 1 兆美元。

知名對沖基金 Omega Advisors 操盤人 Steve Einhorn 同意這項預估,認為目前115 美元的蘋果股價仍「深具吸引力」,市值終將會來到 1 兆美元。

事實上根據《USA Today》報導,向來對蘋果深具信心的億萬投資大戶 Carl Icahn,也曾說過蘋果市值將會破兆。

周二蘋果股價勁揚 1.3%,收 115.47 美元,市值約 6700 億美元。目前 Google(GOOG-US)、微軟(MSFT-US)與亞馬遜(AMZN-US)股價,分別在 3660 億美元、4050 億美元與 1510 億美元左右。

若依 1 兆美元市值換算,蘋果股價必須較目前水準再飆漲 46%,至 167 美元。此幅度聽來似乎有點遙不可及,但是別忘了,今年迄今蘋果股價就已漲了40% 左右。